【am730-觀念】曾經有一段特別依戀港式奶茶的日子,弄得我人在北京也要吃力不討好地到處尋找茶餐廳。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結果如何不問可知。如今我不上這個癮了,神州大地卻處處開滿了「正宗港式茶餐廳」,其風之熾,可比二十年前「港式飲茶」和「港式海鮮酒家」打遍天下時的那種盛況。雖然這裏頭絕大多數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山寨貨(上海有一家茶餐廳的鴛鴦可以隨你挑選兩款飲品混合,比如說咖啡加好立克!),但也真有人能端出多士和煎蛋俱厚的標準「蛋治」。最近有幾家走得更遠,不知從哪兒找人做了一排排淺綠色的夾板卡位,弄到一箱箱瓶裝維他奶;奶茶裝在杯口上描了一圈紅線的厚瓷杯裏,油多放在小小薄薄的紅色塑膠盤上;更誇張的是窗戶用了那種帶鐵挽的鐵格窗花,餐巾紙也細心地摺成一小方菱形;這種風味幾乎連香港都不多見了。 如果要數最有香港特色的餐飲場所,茶餐廳肯定排在第一。它的食品五花八門,它的奶茶既中且西,一向被認為是香港文化的代表,完全配得上那句被人說爛了的「 east meet west」。在懷舊風潮的感染之下,我們對茶餐廳漸漸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典型的印象,覺得符合那個印象的茶餐廳才叫做正宗。可是,假如我們真的以為木板桌上要有塊厚玻璃,大門口旁要有個糕餅櫃的茶餐廳才是真正茶餐廳的話,我們必將遺憾地發現這種真正茶餐廳其實已經快絕種了。從你家樓下的「新 x記」到中環的「翠華」,有哪一家茶餐廳的設計和形象能夠百分百地演繹出你想像中的那套正宗? 號稱是香港文化代表的茶餐廳根本沒有我們所以為的那麼古老,甚至「茶餐廳」這個名字也可能只有三十年左右的歷史。你去旺角的「中國冰室」看看,那是許多人心目中茶餐廳的典範,是許多電影和懷舊發燒友的取景寶地;但請注意,她叫做「冰室」,而非「茶餐廳」。「冰室」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產物,是「 ABC」、「波士頓」與「車厘哥夫」等高級西餐廳之外的大眾選擇。它不賣大餐,只是全心全意地供應飲品和西點麵包,所以它一定設有糕餅櫃,裏頭放着蛋撻、瑞士卷和菠蘿包。 也就是說,冰室本來應該歸在「西式」飲食的範疇裏面(即使那是本地化了的西式),它不會賣鴨髀湯飯,也不會賣牛腩河豬膶粥。我們今天所知的茶餐廳是後冰室年代的產品,它們擺脫了西式飲食的框框,大膽地加入許多原來在冰室裏一定找不到的中式小炒和碟頭飯,甚至打破冰室和粥鋪麵檔的界限,井水犯進了河水,把粥粉麵飯奶茶咖啡放在同一個屋頂之下。 如此看來,那些新開的懷舊茶餐廳實在是些時空混淆的錯亂怪胎,它們一方面在形象和裝潢上借鑑了老一代的冰室,另一方面則在食品上跟隨了新一代的百花齊放。儘管如此,我們卻還是覺得它們好自然好正宗。為甚麼?因為懷舊不必忠實於歷史,它不是對史實的忠誠追溯,而是一種情緒的需要,一種和身份認同有關的情緒。既然茶餐廳在回歸前後就被形容為香港身份的象徵,香港人就難免要把自己認同的一切都一股腦地丟進去了,不管它的時代先後,也不管它的原始面目,反正我們要的那間茶餐廳就該有冰室的外貌,就該有牛肉茶蓮子冰,同時卻還要有魚蛋粉以及叉燒蛋炒飯。 在我們的腦海之中,必然有這麼一家不曾真的存在過的茶餐廳,它古老得彷彿自有永有,本質不變。我們懷念它,正如我們懷念一個永遠要比現實更美好的家。
30.6.10
梁文道:怀念茶餐厅
Labels: 随手粘
28.6.10
介意
Labels: 人情世故
26.6.10
私隐
没法子讲下去,看总可以吧。撇开那种私家珍藏,走在街上能引人注意的除了庸俗的浓妆艳抹或花枝招展的奇装异服。讲到服装顺便提一提,女神Gaga的那种境界绝无常人能撑得住,而且也不可能用几千块钱买个H的新款包包然后又拿支marker pen 来涂鸦,还是没什么创意那种。要高贵典雅又不老土的就拎个这样的手提包,不过也得视年龄对象。Prada 近来从鞋子到包包的系列就是从透明里看真实。有些人某一层度上享受揭自己私隐,有些人也很好地配合,就是那堆时尚创意工作者那群媒体。
提个这样的东西上街,里头的摆设还得讲究格局和整体美,料想你也没见过提这种包包的女人,facing out 的是乱七八糟裹成一团的糖果纸啦票根啦卫生棉甚至是避孕套。噼噼啪啪打了这么多,也不是说私隐这回事可随意这样讲来讲去,其实还是想要说爱死了这个包包。
photo: sarahklassen.com
Labels: 我個忒屎
20.6.10
i miss you
Labels: 我有闲情
18.6.10
Smena 8m
Labels: 玩物丧志
15.6.10
飞甩鸡毛
Labels: 我個忒屎
触不到的娇艳
Labels: 我個忒屎
11.6.10
机场里的小旅行
如果某天你发觉在某个热闹的场所突然也有张这么样的桌子,你会认为那是个增设的客户服务柜台、是填报投诉表或种种申请表格的柜台,还是认为说椅子上的很有可能就是某位著名的文学创作者?
Labels: 看读听后感
10.6.10
哪一航
Labels: 柴米油盐
8.6.10
买书记
村上春树的著作是头一回买,不过梁文道的还真是书局里头的稀有品种,而且价钱太高,真的毫无选择每次只能呆在架子前读。若不是碰上书展有打折还不舍得棒回家,也无法实现在当某天心血来潮时能轻易从自家的书架上搁下来回味。
想起某部落格作者发觉说他单身贵族的侄女搬新家却没有书架,要她去买一个当作是送她新居入伙的礼物。现在真要是有哪位阔气大老爷要送我书架,我会先拿张白纸黑字草写这一份多年以后兑现的惠赠,因为目前的情形,就如你走在街上看着琳琅满目的食物摊子只会担心钱带不够、对头街的行人赶上一辆接一辆的的士,但经过自己身边的却是停止载客或已被截走... 容不下吖。
Labels: 我有闲情
1.6.10
C'est la vie
出门后,还是看着一条条长长的车龙车子却无所适从...方向盘还是摆了进去, 明知大塞车偏向车龙进,还越驶越要贴进前方的车子,也别想其他车可以成功的插队驱开你... 是病态还是悲哀啊? 从睁开眼睛的四分一的时间就是呆在这四四方方的铁格子里头,当中当然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在盘旋... 可是为什么还是想不出什么威武浩荡的创意法子激荡人心诗词雅句来?
是笨是无奈还是这就所谓的生活? 提起这两个字,是不是很多人也是唉一声的长叹? 人家的 “ C'est la vie” 为什么读起来那么顺口听起来是那么美妙? 还是基于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
Labels: 人情世故